在南昌大象出行和携华出行哪个好,如果你没有堵在路上大象出行和携华出行哪个好,那你一定被堵在朋友圈里。
进入9月份,随着英雄大桥维修、地铁建设施工、多条道路开挖齐头并进,大南昌上演现实版的“堵城风云”,“人人喊堵”成为出行新常态。
昨天,网友“@夜间列车”总结出的“南昌交通十大乱象”,引发了很多南昌人的共鸣,你有同感吗大象出行和携华出行哪个好?
1.城市“永修”
南昌城市不大,但修路的热情“高涨”。大桥修完这座修那座,道路封完这 条封那条,行车空间一再被压缩大象出行和携华出行哪个好;一条道路,今天燃气开挖,明天供水开挖,后天电力开挖,如此维修,不堵才怪。有人吐槽大象出行和携华出行哪个好:南昌,一座“永修”的城市。这个调 侃,让隔壁的永修情何以堪!大桥、道路维修是为安全计,但能不能统筹规划、压缩工期,尽量还路于民?
2.围挡“添堵”
地铁施工围挡,道路开挖围挡、临街商户装修围挡……随处可见占道施工,围挡总是如影随形。这些围挡,到底该占多少道路?围多久必须拆?这些问题,不知有没有人管,管得怎么样。如果放任围挡“添堵”,城市治堵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3.汽车“加塞”
开车上路,排队等灯,如果说你没有被插过队、没有被加过塞,绝对没人相 信。南昌司机随意变道、任性“加塞”的本领可是顶呱呱的,到最后你也不得不被同化、“随大流”,否则你就永远往后排吧。有人说:南昌,是一座练车技的好城 市,在南昌能开好车,在其他城市绝对不用担心了。此言是非虚实,各位自己判断。
4.铁驴“抢道”
大路朝天开,“铁驴”脚下踩,上车闷头往前冲,管他红灯与绿灯。潮水般的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汇成南昌街道上蔚为壮观的非机动车族群。有些“铁 驴”,混杂于机动车道,穿行于机动车间,视红灯为无物,练得一身抢道好“功夫”,也让城市之堵雪上加霜。机动车有电子警察管、有交警贴单管,可是“艺高人 胆大”的非机动车有谁管?
5.黑车“猖狂”
火车站、汽车站等重点地段,人流高度聚集,“黑车”神出鬼没,成为城市一大顽疾。黑面包、黑出租、黑摩的,缺乏监管,一拥而上,“抹黑”城市形象。更有甚者,竟然出现黑车司机殴打公交车司机、逼迫公交车改站之咄咄怪事,实在匪夷所思,既丢英雄城脸面,也添豫章郡之堵。
6.立交“不畅”
按道理,立交桥本是科学利用空间、提升运行效率、有效疏导交通的,但在洪城却是个例外。几个著名的“堵点”,都是在立交桥,老福山、坛子口、司 马庙、龙王庙,仿佛进入了一个“有立交的地方必堵”的怪圈。想当年,北京西路和洪都大道立交桥也堵得要死,拆除立交后,拥堵反而缓解了,真是怪哉!
7.道路“坎坷”
虽然是一个“永修”的城市,但却没看到几条平顺的道路。除江那边新区外,老城区的道路充满“坎坷”,高高低低路难行,大坑小坑总坑车,只能小心翼翼地开车以防被“坑”。面对如此路况,我们也只有“路见不平一声吼”了!
8.护栏“曲折”
也许是有强迫症,每次看到道路中间的护栏,都有不吐不快之感。开车在老城区的道路上,基本上看不到笔直的护栏,放眼望去,要么高低不平,要么弯曲蛇形;不是参差不齐,就是犬牙交错。如果连这些护栏都管不好、搞不直,还能管好其他的吗?
9.疏导“看不见”
堵在路上的人,都会问一个问题:交警去哪儿了?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堵 点”、那些车水马龙的路口、那些堵得焦躁的出行高峰期,疏导的交警、协警蜀黍们确实少了点,严格执法确实差了点。有关部门回应说:警力不足。不可否认,交 警任务重、压力大、人员少,特别是路面交警特别辛苦,可为什么不能增加一些力量呢,难道每年贴单抄牌的罚款还不够人员开支?
10.管理“我不在”
看了报纸,才知道还有“交通改善办”这个部门。这个部门太重要了,因为 它与我们日常出行息息相关,我想问问这个部门,为什么现在老百姓的感觉却是我们的交通“越改越不善”?话说这个部门应该也是在新城区吧,新城区那旮旯可不 会这么堵。可是,不能因为不在老城区,就“眼不见为净”,就对老城区之堵视而不见啊!
1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