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白所在的家长群都在讨论一篇名为《比衡水中学更可怕的是学而思》的文章。
作者在文章中不无激动地写道哈啰顺风车别人老是自动抢到单:
“有哈啰顺风车别人老是自动抢到单了学而思,孩子基本上就失去了同年,至少生活不会那么五彩斑斓。学而思对于绝大部分学生及家庭来说,就是一个梦魇,是家长疯狂和焦虑迷漫的根源。一个个天真烂漫的孩子,一个个原本舒缓的家庭,度被席卷而入,裹挟而下哈啰顺风车别人老是自动抢到单!”
这篇文章还称学而思进行的是饥饿营销,每到招生报名时都是万人空巷,大家抢到一个学而思一个名额,就像千方百计抢到一个名校学位一样金贵。
毫无疑问,这篇文章也引起了哈啰顺风车别人老是自动抢到单我深深的思考。造成这样,究竟怪谁?怪学而思怪社会还是怪家长自己?究竟学而思是焦虑的根源,还是当今社会现状是家长们焦虑的根源?
要我说,这事谁也逃不了干系。家长和学校都被整个教育,哦不,是整个社会裹挟着无奈地怨声载道,无法自拔,也无力改变。
这篇文章还引起了我对教育本质的思考: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在教育过程中,最应该注重的孩子的能力是什么?
巧的是,上周我在GET(教育科技大会)上,正好听到好未来(学而思在2013年更名为好未来)总裁白云峰的演讲,而他也正好回应了大家批判的饥饿营销,并谈论了什么是更好的教育。
“我其实很希望理解什么是饥饿营销,我真的不知道什么是饥饿营销,因为好未来到今天为止没有做过一分钱的广告。”
白云峰说,如果说真的谈到好未来的失误或是不够理想,是因为教育还太人性化了,当教育是以人为主体的行业时,他们需要去培养、发现和复制,去达到最低标准的老师的选择。
“因为学而思、好未来的每一个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都应该有我们内心所谓的标准。”
而好未来在不降低教学的标准和质量的前提下,已经穷尽所能,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人的培养和发现上,但依然满足不了所有家长和学生的期待。
AI能解决“饥饿营销”?
那么,到底如何解决好未来“饥饿营销”的问题?
白云峰的答案是,AI(人工智能)。
白云峰回忆起10年前,自己还在一线将讲课的经历,虽然那段时间是他成长最快乐的时光,但也有很多痛苦。因为当时学而思就报不上了,所以几个创始人都在一线讲课,为了能抽出时间来做后台的教学和研发,他当时带了5个班。
然后这5个班的同学又口口相传,好多家长打电话、甚至破门而入,让白云峰增加开班,最后他一周带9个班,一个班是3个小时,这意味着除了白天工作的时间之外,平时晚上和周末全部占满。
当时他带了北京最好的学生,这让他非常有成就感,但27小时的站立和高强度的课堂互动,也让他感到非常疲惫。怎么个疲惫程度?每周日晚上上完第九个班后,他周一和周二都要躺两天,直到周三上午才能开口说话。这给他的身体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和损伤。
在2002年白云峰刚进入教育行业时,还有一件事深深影响了他。北京一位著名的特级老师,一位非常优秀的K12(基础教育)专家孙维刚,他曾在北京一所普通中学的班级培养出22个清华北大学生,非常了不起。但他的生命很短暂,在2002年那年逝世了。
当白云峰被身体极度劳累时就想,要是有一个麦就好了。“那个麦就是一个最简单的AI,帮助老师能够更持续地讲课的一个重要的辅助工具。后来我们就给一些优秀的老师上了麦,因为人毕竟是肉体做的。”
他说,AI来了,他们真的有机会把教学环节当中所谓的重复性的、程式性的、靠记忆、靠反复练习的模块,用更好的方式替代人脑,而把人的价值和因素集中在情感的交互、个性化的引导、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上面,我觉得这件事情是非常非常美妙的。
谈到AI,白云峰经常被问及:AI+教育到底能改变什么?他认为,AI现在改变所有垂直行业当中最快的或者是最深入的是搜索、电商、社交三个领域,分别在国内和国外都有优秀的公司:Google、百度、Facebook、腾讯、阿里巴巴和亚马逊。
但他认为,AI在行业中的应用深入程度是非常有限的,AI反倒离教育天然很近,原因是两点:
第一,在教育场景中有更好的容错性。在学习迭代的过程中,其实我们是允许容错的,不用达到99.99%,我们在学习的整个交互过程当中,其实能够达到90%就非常了不起了,这件事情不至于致命,不像医疗和自动驾驶,一次错误就可能致命,AI是非常贴近教育行业的。
第二,在整个教学的封闭场景中,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课外教育,一个教室的元素被传感器收录出来的时候,无论是声音、语言、文字,都有机会抽离在一个所谓的收敛模型中,AI的底层算法在行业里已经非常公用了。但是教育行业在采集数据的复杂程度上面,相比其他行业有很多天然的收敛性和可控性。
“人工智能能够提升人效,重新定义人和机器的分工职责,在教育领域产生最大化的价值。”既能有很高的人效,同时又能关注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帮助孩子成为他们想成为的样子,这是“AI+教育”应该努力的方向。
什么是更好的教育?
关于这个主题,白云峰又分享了个小故事。
几个月前,他在斯坦福大学学习和交流,有幸认识了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非常有威望的杰姆斯教授。在交流中,教授带来的一位中国女孩帮助他们达成了很重要的合作,尤其在教育与科技方面的底层研发的探讨中,几乎50%的功劳都要归功于这个小姑娘。这个女孩的言谈举止,让他感觉到综合素养非常高。
没想到在临别时,女孩对白云峰说“白老师我认识你,我曾经是学而思的学生。”他吃了一惊,随后在脑海里不断搜索,在她这个年龄段,曾经北京四中最优秀的孩子有哪些,但他尽其所能搜集脑海里的名单,并没有发现跟这个女孩对应的名字。
白云峰后来一直在思考,这个女孩身上具备哪些能力让她如此优秀?答案是她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都在中美之间建立了很好的桥梁。
而这也是白云峰从事教育15年来一直问自己的问题,什么样的教育是应对未来的教育,即到底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能够应对未来更好的社会变化和挑战?
在过去的半年多时间里,好未来对此有很认真的研究:通过大量的样本调查,他们发现了三个重要的支点支撑一个学生学习的效果,这三个支点分别是:学习动力、学习环境、学习能力。
既然这三个支点是教育的核心因素,那么K12的课外教育只是其中一部分,除了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还有学校的环境,所以影响一个学生学习的综合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好未来只是其中一份子。
好未来继而研究:如果兴趣是激发孩子最好创造力的导师、如果环境是能够让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如果能力是需要引导和构建的,那我们到底应该构建一个什么样能力,未来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孩子,去应对未来国际化的挑战?
所以,好未来在过去的半年多时间里,又沉淀了未来K12学生需要培养的六大能力。其中,有三个能力是跟学习能力有关的:
阅读能力,向书本学习的能力;
沟通能力,人和人之间沟通的能力;
探究能力,从事物当中发现规律的能力。
另外三个能力则是思维力的抽象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思辨性思维。
而白云峰再次总结,一个学生应对社会未来的挑战,无非取决于两个核心的要素:知识获取能力和计算能力(吞吐的能力)。
其中,阅读能力、沟通能力和探究能力都是一种输入,他们希望未来学生输出的抽象性思维能力,能够通过现象发现本质;希望他具有的思辨能力,能够通过不同的事物,表达不同的观点,在思考的过程当中形成主观、能动的创造力,并且为未来的世界去解决那些看起来很难解决的问题。白云峰认为,斯坦福大学那个女生,就很好的具备了这六大能力。
在本世纪初,美国的教学专业学者研究的孩子应当具备的应对未来的4C能力,恰与上述六大能力不谋而合。
而人具备的理性思维、审美的情绪、批判和置疑的精神,都是未来AI到来时人区别于机器的最显著特征。
1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