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此文请点击????"刀口谈兵"哈啰顺风车抢单挂哪个好用的蓝色字关注我们,本文纯属转载,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平台仅提供发布,请读者仅作参考。
商务、投稿专用微信号:dktbmsz 欢迎投稿及合作!
作者:后沙月光
先从中印关系说起吧
1949年10月天安门上一嗓子,全世界震了一下。识相的明里暗里开始着手与中国建交,当然印度也不例外,哈啰顺风车抢单挂哪个好用他的宗主国大英帝国在50年代也早早承认了新中国,但碍于美英联盟,迟迟未与中国建交。抗战期间民国政府和印度关系也算是很融洽的,蒋总统带着老婆还去访问过印度。
1943年11月30日,蒋夫妇在结束开罗会议后,立即访问印度,并在蒙巴顿将军的陪同下,视察了驻印新一军。孙立人向他们介绍了部队战力和困难。而中印公路能否通畅,也关系着抗战补给线的生死大事。
圣雄甘地也千里迢迢的坐着民主的火车到了新德里与蒋相会,蒋公见甘地,英雄惜英雄。可见到蒋夫人,甘地开始哆嗦,不是脑血栓呀,是真激动。于是甘地在会谈时向老蒋提了要求,翻译撤下,直接让蒋夫人翻译,因为夫人的声音太迷人了,他想一直听下去。
从外交礼仪来说太离谱了,看在甘地真诚相求的面上,老蒋算答应了,幸好甘地没说夫人身材太迷人了,他想一直摸下去。
1945年1月开通的中印公路,盟军正在通过这条血肉之路向中国运送物资,车辆只趟单趟,到了中国就不再返回。
印度对中国抗战来说非常重要,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如果他们靠向日本人,则万分不利,中印关系在战略上是极其重要的。到了新中国一成立,印度就面临是否承认的问题。原驻华大使潘尼迦和尼赫鲁意见一致,应当及早承认。但印度国内另一派是完全反对的,还想与台湾保持官方关系。
时不我待,这事慢了真不好办。苏联是两个小时后就承认新中国了,尼赫鲁始终拿不定主意,1949年10月11日他去美国访问。一个星期下来,原来说好的援助居然被美国人和政治挂钩起来,美国要求印度延迟承认新中国,与西方结盟。
三哥这点自尊还是有的,临走前放话,他对美国很失望,并扬言年前就要承认新中国。可尼赫鲁回到国内,选择困难症一犯,又犹豫起来。
因为印度的独立是非暴力得到的,中共对此很不以为然。经常冷嘲热讽印度当局是傀儡、民族解放的恶棍、革命的叛徒直到美国的奴仆,最终尼赫鲁还是往好的方面想,毕竟不了解嘛。不急。等TG主动一些。
但11月却发生了一件让印度捉急的事,新加坡英联邦会议后,英国密电各英联邦国家,就是说英国准备在1950年1月上旬承认新中国。你们看着办。本质上这是英美矛盾的体现。
三哥有点蒙圈了,他一直摇摆在承认时间上,早还是晚哈啰顺风车抢单挂哪个好用?英国要承认,那不成。三哥的无原则性和虚无的自尊又出现了。尼赫鲁决心马上承认,一定要比英国快。理由是,三哥是从英国手中独立的,如果英国先承认了,印度再承认,显得好像还是英国的跟班,跟着英国走。
于是,急赶慢赶尼赫鲁在1949年12月30日电告周恩来,要承认新中国并建交.再不发报,就到1950年了,感觉上就大为不同,中国当然也给了积极回应。尼赫鲁@了周恩来,周恩来也马上回复,表示赞賞。三哥很开森的一把甩掉台湾,然后12月31日把这事也电告了中共,给您道喜啦,我跟湾湾断交了。
但这回周恩来回复很慢,是不是故意的,现在不可能查证。
一直到了1950年1月4日才回复短信。迟迟不回的主要原因应该是当时中国几个最高领导全在忙着与苏联谈合约,搞定苏联,其它东欧的小弟也一并搞定,这是大事。回复给三哥很官腔,就是在啥啥原则上,让印度派人来谈建交。
这是很明确的说法,承认不等于建交,建交要谈判。而三哥的意思很天真,就是我既然承认你,就是表示建交了,可以互派大使了。这就有点拎不清。
周恩来在赴苏联谈判途中还给尼赫鲁发了封电报,强调了此事必须谈判,结果三哥,节奏突然慢了下来,外交官也不想来了,请了病假。这一来,北京的外交人员,马上给周恩来和刘少奇汇报,周恩来1月17日告知了毛泽东,18日毛泽东从莫斯科向北京发电,与刘少奇一起分析印度意图,说着说着怎么就不来了哈啰顺风车抢单挂哪个好用?
最后是判断印度在学英国,英国的意思也是互派代办,算半建交。但是英国是有特殊情况的,这老牌帝国能半建交在当时已经是OK了,等于甩了美帝一巴掌,而且英国的小弟也不少,缅甸早就跟上来了。毛泽东反复考虑后,1月20日向北京连发三封电报,明确外交策略,英印必须有别。印度的建交谈判不能少,也不急。
正僵着,机会却马上出现,1月26日,印度正式宣布成立印度共和国,这他们独立后的一件大事,毛泽东直接给印度总统普拉沙德发电庆贺。周恩来给尼赫鲁发电。这样印方只能表示感谢,这以融洽的气氛下,再推三推四不谈判就说不过去了。
这些事现在看很简单,当时李克农作为副外长可费了大劲去收ji情报来供参考的。2月13日印使来北京,22日正式开谈,中国代表是章汉夫副外长。
那么为什么中国非要谈判才能建交呢?不谈不行吗?1.主权确认问题,在联合国将来的地位问题,不谈妥将来万一有变卦呢?2.台湾在印度的财产、地产,这个收收下来小钱钱是不少滴.3.以谈判方式建交签字,特别是三哥这样做事神出鬼没的国家有稳定性。
其实中印建交要真的谈判是很复杂而且可能很漫长,对中国来说要谈的全谈了,不想谈的一样没谈(领土问题不谈),但三哥浑然不知,他甚至连在西藏的特权,更别说边境问题也不好意思提出来,印度一厢情意的认为边境无争议,中国不提就等于默认麦克马洪线。中共的盘算是,先建交后再谈这些老大难问题,不然一起谈,建交就会拖很久。
先搞定主权和建交,其它两大问题以后谈。1.印度在西藏特权,1950年初,解放军还未解放全藏。不能谈,谈就吃亏.2.边境线。不谈,时机未到。当然肯定有别的应对方案,但出乎意料的顺利,印度把字给签了。
中印建交后,双方的关系是相当好的。特别印度是不结盟运动的领袖,手下也有一些名义上的小弟。国际上出很有人缘,温和又与人为善,不像中国连联合国军也敢掐。
借三哥的光,中国外交局面,特别是亚洲很快就打开了,但中印在国际外交中有个问题,谁是第三世界国家的老大?国际地位高不过美苏,但总不能低于印度.尼赫鲁在国际会议上,也有点对周恩来摆出一副老大哥的样子。口气基本是“小同志,表现不错嘛,努力哦”不过他在联合国里对中国尽心尽力的帮忙。
但中国早晚是要把印度这不结盟老大的地位给撵下来,不然在国际关系中会很被动,处处要看别人脸色,这不符合国家利益.或者说中国如果主导不了不结盟运动,那就搞到它散伙也无所谓。不结盟的意思就是世界各国要在美苏间站队,不想站队的那伙人,抱个团叫不结盟。
随着时事变迁,和中国国内局面和国力变化,原来的对印政策就一步步开始改变了。告诉你一个小秘密:1950年4月1日,中国与印度共和国建交。4月1日哦,历史就是这么巧.今天也是四月一号。
周尼斗法之阿克塞钦公路
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中方外交部要找印度外交人员谈边境的事。印度避着不谈,中国也不强求,但会持续的坚持找他。
谈嘛,谈了才好解决问题。印度闪闪烁烁,边境的事,他们是这么看的:建交前没谈,你就是默认了,现在提出来就是非份之想,有阴谋。而且两个全是千年古国,这事要从自古以来说起,谁也说不赢谁。
但1957年周恩来到了新德里,正式要谈阿克塞钦的事,同时解决麦克马洪线的认定。尼赫鲁却把话题转到巴基斯坦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试图让中国站到印度一边作为谈判条件。
周恩来外交能力也是世上屈指可数的人,他提的事如果印度能听明白,57年是个解决的好机会,62年的战争可能性就几乎没有。“但印度不想解决我提出的事,尼赫鲁还想搞西藏的事。”这是1971年周恩来在中印关系恶化后,接见英国友人马科思威尔的谈话中提到的一段话。中印的根子问题,友好的表面下是当时是看不出的。
中国一直认为,西藏和边境线这两件大事,早晚要跟印度摊牌,只是方式和时机问题。56、57年中苏还未完全公开翻脸,对苏以骂战为主,苏修嘛。对印就准备真打了。三哥让中共受不了的倒不是边境,这个慢慢可以磨。三哥搅到西藏的事里太深。
农奴解放,藏区稳定本来就是费劲的事,阿三掺合这种事,这简直就是作死了。阿三把两个喇嘛请去做客。中国只能让他们去。两个喇嘛一到印度尼赫鲁就开始挑拨,找各种理由,试图使两个喇嘛留下来。周恩来也到了印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班禅喇嘛还是坐飞机回来了,另一个骑毛驴慢慢也回来了。
尼赫鲁最恶心的做法是,重达赖轻班禅,进行挑拨。59年藏区出事,而且逃了三万多人到了印度,劝回来的大和尚也跑路了。当然印度敢这么搞,背后是有其它国家的。这样互搞就开始了,边境也越来越不安宁.本来有诚意谈判解决的中方,只流于形式上的交涉了,私下的动作越来越大。对边境进行实勘、测绘、驻兵研究、供给分析,特别是修了阿克塞钦公路,等公路修差不多了,印度还不知不觉。
直到空喀山口的冲突印度死9人、被俘若干,一下让三哥国内高潮了,喊打喊杀。中国倒是放回了俘虏,轻描淡写。貌似真的没当回事,因为国内真的很忙。
中印战争,直到今天,挂在心放不下的是印度,中国官方真没太当回事。新中国成立前,中印边境相当的复杂,因为有中、印、藏、英搅在了一起,各有盘算。
随着英国势力的退出,印度虽说独立,当路子还是完全按着英国的边境方针来。国民党快完蛋了,抗争也没有实际效果。西藏却在1949年前出了神迹,一条贴金的木雕金龙居然口中吐水,具体情况谁也无法说清。反正这事让宗教高层和贵族们吓得不轻,认为出真龙天子,要收拾他们了。于是开始准备谋求独立,求援印度。
北京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成立,使一切变得不可能,印度只承认中国对西藏的宗主权,这让中国很不爽,宗主权?印度是什么意思?印度继而对解放军入藏说三道四。它有两种选择:1.为西藏的事,印度进行武装干涉,闹上联合国。2.走中印完全友好路线,放弃不切实际的想法。印度选择了后者。
随着中国从50年代起逐渐在西藏确立权力,印度国内政治力量受不了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摆在他们面前:原来的印藏的那些协议怎么办?全部废掉?59年的大乱反而让中央放开手脚,达到了藏区大治,重兵一直驻到了中印边境,并开始指责印度在干涉中国内政。
尼赫鲁那时坚持中印友好,压制国内不同意见。但对麦克马洪线作为中印边境划线依据,尼赫鲁认为毫无问题,英国当年如何划线,他就怎么认定。早在1951年9月周恩来召见印度大使时,明确提到,中印间不存在边境争议。
这样就看印度如何理解这话了,尼赫鲁坚定认为中国是接受麦克马洪线的,等阿克塞钦公路修成,他才在国会震天的骂声中,觉得有人辜负了他的信任。
尼赫鲁
中印边境线的确有问题,尼赫鲁应对不佳,但三哥家也不全是无能之辈。52年,孟买的邦长巴治帕伊,他原来是外交部秘书长。他写信给尼赫鲁,强调印度现在要趁中印友好,主动提出麦克马洪线的认定。
中国不提,不等于接受,有阴谋。尼赫鲁收到信马上找驻中大合潘尼迦商议。尼赫鲁动摇了,但还是坚持不提。既然当初他向国会公开声明麦线就是中印边境线,现在主动跟中国提边境问题,有损威信。
退一步说,要提也是中国提。尼、潘作了各种分析。 1.中国在中印友好的大局下,接受旧的印藏协议,边境不再谈判。2.中国不接受,提出谈判。潘尼迦认为中国第二种可能较大,尼赫鲁说有提就拒绝谈判。
巴治帕伊得到回信后,再度去信,他直接说明,现在是中印关系高峰期,当驼鸟躲避边境问题是不负责任的,中国不提这事,是时机未到。你应当直接向中国明确指出,麦克马洪线就是中印边境。这样,中国必须作出反应,印度相对主动。
尼赫鲁不再答复,可以看出,尼赫鲁内心承认是有争议,但要等中国提,单方面宣布又没有这个勇气,他忽视了一件事,拖越久,战争的可能性越大。
周恩来这边也不提,官话是时机未成熟。在万隆会议上,周就说过:“...对于,各邻国与中国未定边界,中国不越境一步....一切和平解决。 ”这话没有明确对谁说,但印度是心知肚明的,却又回避了。
阿克塞钦区是疆藏主要的商道,而且军事价值极高。中印都认为是自已的领土,但印度限于地图,中国50年代开始实勘,因为要修路。但没有给印度任何通知.哪怕那时中印关系还是很好的。
我的地盘我作主.54年周恩来访印时,尼赫鲁拿出了一份中国地图给他看。脸上荡漾着得瑟,没话说了吧,因为地图上标明边境跟印度自认的差不多,中印友好万岁哦。周恩来说这些是解放前的地图,新中国还没来得及改正出版,下回有新的送一份给你。哇靠,尼赫鲁茫然.话还能这样讲?
阿克塞钦的归属,根子还是英国人留下的。但新中国的勘察队,几年内连林济塘洼地也摸了一遍又一遍,三哥没反应,56年3月修路开始,共750英里,其中120英里通过印度主张的领土上。历时19个月,边防军、工程兵还有3000左右民工,费尽千辛万苦修好通车。
问题是,修路前中国难道不知道这是争议领土吗?知道,但中国说过,中印边境不存在争议,只管修。你不反对就是你默认。那中国修路这么久,印度为什么没反应?中国也是各种猜,这么大的事不声不响,难道三哥在憋大招?到了57年八月路快修好了,印度还是不作声。
外交互动时印度连暗示一下不满也没有。中国有点紧张,开始搞情报,搞分析。其实原因很简单,三哥根本不知有这事。1957年9月中国媒体公开热烈庆祝公路开通,三哥外交官才一头雾水向国内发报咨询,还寄了一张地图,是从中国的杂志上剪下的,让印度国内去对照。
地图一大堆,三哥也搞不清公路走向,就实地探探吧,到了冬天,边防军派两巡逻队去实测。但被驻军拒绝了,理由是太冷。那就明年去看吧,1958年7月才上路,到了10月巡逻队基本搞清公路走向。
南线小分队报告,中国公路的确穿过了印度主张的大片领土。北线小队,整队人却失踪了。探个路把人给探没了,迷路了?开小差了?找人吧,怎么也找不到。
58年10月18日印度就公路问题发了备忘录给北京表示遗憾并指责中国。顺便问下那些失踪士兵下落。中国给了复照,进行了反指责。顺便告知那些兵被中国扣押(没说俘虏),本着中印友好的精神,要收赶紧来收,12月尼赫鲁给周恩来写信,语调热情洋溢,但有个小问题还是要提一下,就是某一天,周兄不是说过同意以麦线为中印分界线吗?
另外阿克塞钦希望你们本着中印友好长远眼光,撤兵撤哨。从传统习惯和地理位置,再加上1842年的《西姆拉条约》,这些地方都是无可争辨的印度领土。
周恩来回信更加热情洋溢,大赞印度国内建设,感谢印度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努力,在国际事务上的合作愉快。
但你提到的小问题也要说一下。你说我在某年某月表达过以麦线为中印边界。是的,我说过,但你理解错了,我的意思是:1.麦克马洪线是非法的,中国不会承认这点是明确的。2.列强强加于我们的非法界限,就要双方共同去推翻它、否定它。我们然后再在中印友好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这线来谈,这是两个概念,尼兄你说呢?阿克塞钦周恩来是斩钉截铁的不容再谈。路都修好了,已到手。有必要谈吗?
尼赫鲁再复信,强调阿克塞钦中国必须先撤出,再谈。理由12345.周恩来表示退一步,先维持现状。尼赫鲁表示同意,但现状是什么?当然是1949年前的状态,对吧,恩来兄?周恩来表示现在的状态就是现状。
如果你一定要争论扩大化,那么其它两段边境我们也要争取。接着来长时间的的沉默,不再写信。到1959年9月周恩来再去信时,藏区局势已经完全被我们控制,但印度收留和尚,和尚又发表声明,声明又是印度给起草的,中印关系已经非常危险。
印度则根据麦线开始设哨卡,但麦克马洪的原图比例是1比8,一条线划得粗粗大大,与实际很难精确吻合。三哥经常把哨卡设错地方,也给中国后来开火的理由。不久便爆发了朗久事件,1959年8月25中国开火后,印度不得不撤掉了塔马顿哨所,导致了印度国内的反华情绪到了临界点。
战云笼罩下的友好
如果说印度民众对中国的猜疑和反对到了临界点,那么空喀山口的交火,让印度国内对中国的态度转为呼吁开战。
1959年夏季印度决定在离中国主张的领土很远的地方设些哨卡。三哥认为按理是不会起冲突的,于是一个小队沿河谷而上,在拉那克山口设了个哨所,由70多名警察部队巡逻附近山地,打算再建其它哨卡。
结果走到空喀山口时,呃……居然有中国哨所,小伙伴们惊呆了。回来一报信,领导不信,在10月20日派了三名侦察高手去探个清楚,三名高手一去不复返。第二天,去救援的小组更惨,9人被打死,被俘了7个,中方牺牲一名战士。消息传回印度国内,沸腾了。
《印度时报》说这是对印警察部队赤裸的屠杀。人民社会党通过决议:谴责中国,强调国内团结,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三哥向国际媒体哭诉:当天印军巡逻小组,被早早埋伏在山顶的中国军队无端伏击。死伤惨重。证据呢?没有。那就是一面之词了。
中方反驳:巡逻小分队意外遇上了印军,并被包围,印军逼我们放下武器,不得不开枪被迫还击。证据呢?有人证。俘虏们证实了中方的说法,于是被马上释放。一回国,俘虏就翻供,说是共军逼供,这样更让国际笑话了。印度议会正在休会期,尼赫鲁不断公开演讲。但总是被骂蠢货、无能,等11月议会复开,炮火更猛,有的人从中印建交开始批尼赫鲁,总之,他被周恩来耍弄了。
尼赫鲁招架不住,不得不公开了与周恩来的往来信件,并保证以后中印外交文件将会在议会做成白皮书发表。这也表明尼赫鲁至高无上的威望开始在国内下滑。
事情到这份上,周恩来还是建议举行高级会谈,北京欢迎你,不来,我们去新德里也可,再不行去仰光谈。地点时间全替印度安排好,但尼赫鲁非常草率的拒绝了,得到全国的欢呼。不谈、不谈。
三哥外交上沦落到文字游戏上,始终纠缠在“现状”这词上。换句话说阿克塞钦是被中国非法给占了,请退出,恢复到国民党时期的状态。对国内说得更狠,要把公路给炸了,又是一片掌声。
印度觉得很冤,逻辑是这样的。1.民国和印度,没有这问题,阿克塞钦由印度掌控。2.中共现在驻了军,侵犯了印度国土。3.要求共军撤出此地区是合理的4.不撤就派军加强巡逻,准备冲突。现在中国居然直接喊出要在东段和中段巡,这样情况下,谈判之路被堵死了。三哥开始通过别国来施压中国。
的确三哥当时在国际上很受欢迎。谁谁闹别扭,他总是以和事佬现身调和。人见人爱,还是不结盟的老大,有头有脸,智慧和正义的化身,厚道人。现在自已摊上事了,谁来帮他?亚洲一个也没有。找美苏?心里是想的,但一找的话,不结盟运动就自已打自已脸了。
国际上有影响的就是美帝苏修。如果有一家支持你,你嗓门就能高好多,如果两家全支持呢,哼哼……但不能找呀,不结盟是原则,纠结。不找没关系,乐于助人,日行一善的美国人来了,请了好几回不肯来的艾森豪威尔大总统居然亲自来了。
1959年12月,艾森豪威尔访印,曾经冰冷的美国,开始表现出无比的同情心。议会演讲时,艾森豪威尔把印度狠狠的从头到脚夸了一回。随后四年答应援助40亿美元,而此前这些年相加也不过17亿美元。
苏联呢?如果一个共产党国家与一个非共国家开战,苏共必须站在中共一边。如果保持中立,就是背叛。
结果中印小冲突一开始,苏联就中立了,还帮印度之前搞了个比莱钢铁厂。并通知印度,赫鲁晓夫要在亚洲之行中顺访印度。从媒体上看,印度外交和国际影响求同情得分很高。但两个超级大国都劝解印度,开战对你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要放弃谈判?周恩来两次建议全部被你拒绝,这不是政治家的作法。
1960年初,尼赫鲁想通了,主动写信求周恩来谈判,对国内却又强硬的说不可能谈.信在2月3号写好,并且要驻华大使帕塔萨拉蒂一定要亲手交给周恩来。信的抬头是写:亲爱的总理。而不是这些年常用的:亲爱的总理先生。这就太亲昵了,再把总理两字拿掉估计会晕倒一大片。
四天后,尼赫鲁宣布请周恩来到新德里谈。三哥们震惊、愤怒,议员们纷纷往议会跑去吵架,马萨尼称这是国家的耻辱。尼赫鲁出卖了印度,印度名誉被尼赫鲁毁了,去他妈的尼赫鲁。
当确定周恩来访印的时间后,印度开始组织力量,扬言周恩来住几天就游行几天,不让他好过。周恩来1960年4月19访印,是一次外交努力、冒险之旅。部长们和议员们一个个要去见周恩来,陈毅一个个拦下来先吵,用黑话说就是双方会谈是坦率的。印度官员要展示一种态度:不投降。
周恩来又不是来劝降的,鸡同鸭讲,开了一场三哥拼命想阻止的记者会。中国打那时起开始宣传领土被占。已经全部摊牌了,你要是不承认中国军队对阿克塞钦控制,搞军事挑衅,那么中国军队将大举进攻并越过麦克马洪线。
叶剑英
两年前三哥还没有意识到战争如此迫近,他们认为要打也是跟巴基斯坦打起来,但巴基斯坦有美国撑腰,不大好弄。 1958年中国提出要军事交流,学习三哥的先进军事理论。阿三很开森,那赶紧来呀。包吃包住。等代表团一来,叶剑英带队,元帅?这么高级?阿三就有点蒙了,但说好了交流就开始参观吧。
叶剑英看了三哥的主要军事设施,到旁庶普邦时,表示慕名要看第四师的军容及演练,这个师就是四年后与中国交战最重要的印军部队。主将是考尔中将(那时是少将)看完后叶剑英给予了高度评价,表示要认真学习。
当时印度陆军大约有37万人,七个师,六个步兵师,一个装甲师(大致不一定准)。装甲师驻在印度中部,还有一个步兵师被印共武装牵住。叶剑英回国前去还参观了威灵顿印军参谋学员,大加赞扬。校方一高兴送了一个银质的猫头鹰给叶剑英。叶剑英说猫头鹰是不祥之物,但还是要感谢并收下。
印军的将领能力、战力、布署、明的暗的情报收ji基本是齐了。特别是叶居然看了考尔的第四师演练,让印军很多年以后也无法理解,为什么这么巧,是天意吗?
1962年开战前,印军最高统帅为尼赫鲁,其次国防部长梅农,再到高级将领,指挥系统相当紊乱,军情紧急时,上级对下级的命令,跟叫外卖一样,用电话吼一吼,一来打输了没书面责任,二来,打胜了这功劳又能占为自有。
尼赫鲁自以为有美苏撑腰,中国不敢真正动手。而且文官非常喜欢掺和军事,哪怕是最机密的军事行动和人事任命,也会被报纸进行公开讨论,记者和议员全成了军事专家。考尔中将最早跟梅农混,后来紧跟尼赫鲁,擅长政治操弄,而他的军事素养在1958年叶剑英的参观时,中方应当心里有底了。
1962年9月9日,尼赫鲁在这么关键节点上去了英国开会,军事会议由防长梅长主持,制了作战计划并下达向各部队下达了命令。代号“里窝纳”行动。
而印军军官有个特点就是,亲戚太多,中将、少将是某上尉、中尉的叔叔伯伯。像驻美大使也叫尼赫鲁,就是尼赫鲁的侄子。“里窝纳”行动是由33军负责。
但33军的军长辛格与国防部长梅农产生了非常大的矛盾,辛格从军事角度出发,认为行动不靠谱,就算强制执行,物资后勤给养弹药等一大堆问题,希望国防部能给个保证。梅农则临阵换将.撤了不听话的老军长辛格,换上考尔中将,自已人好办事。考尔去指挥作战,心里非常乐意,扬名立万的机会总算到了。
作为尼赫鲁、梅农的亲信,也知道高层认定中国不敢开战,无非是比意志,他相信这些,并且以为只要他挂帅,到阵前喊一嗓子,中国军队立马崩溃后撤,瞬间成民族英雄。不过,他的假期还没结束,军情再急也要端着架子,必须让尼赫鲁和梅农觉得他简直就是拿破仑重生,再三来请。
10月2日,尼赫鲁回国,当晚接见考尔并进行了谈话。
考尔大吹特吹,仿佛隔着山能戳死共军,尼赫鲁觉得找到了一位才华出众的将领,没看错。临别时,考尔实在忍不住弱弱的问:解放军要真的打过来咋办?尼赫鲁说:一切尽在掌握中。
印度赌的就是中共不敢打,更不可能大打。军事动作一出来,报纸销量猛增。考尔像神一样的被大家寄于希望。考尔到了军部忙开了,坐着直升机各阵地灰来灰去,指挥军队布防和调动。辛格军长虽被架空,出于道义也提醒考尔别这样明显,会被对手看破作战意图。考尔回应:现在是我说了算。
但考尔在10月9日视察完前线后,心理才完全起了变化,有的装备不足,有的士兵直接在行军途中冻死、累死。就算走到了目的地,还有什么战斗力? 解放军就算不打,只要切断给养线路,印军也得完蛋,空投也不行。物资空投经常会出现一种情况,投了,地面部队找不到,有效率不超过百分之三十,解放军不找,却会被物资砸到。
考尔在考虑空军到时支援作战,但被梅农否决。一来地形不合适。二来,如果解放军空军也轰炸印度大城市,政府就完蛋了。印军又炸不到中国大城市。那就祈祷吧解放军不开战自动撤走。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打战
10月10日印军的悲剧开始上演,清晨五点不到,雾色茫茫中考尔将军起床洗头,喝茶,卫兵在给他准备早点,这是他在前线视察的第二天。
突然间河对岸枪炮声大作,不用望远镜就能清楚的看到,整营整连的解放军冲出阵地,几乎当印军是空气,迅速包围了小股印军占领的一个名叫僧崇的小山包。
迫击炮弹雨点般倾泻在印军阵地,印军眼睁睁的看着战友们被不断消灭,乱成一团,有指挥权的达维尔准将(后来被俘)放弃了增兵解围小山包,下令对岸印军撤退,再不撤,肯定一个也活不了。
印军抓紧一切时机撤出,伏身过桥,一路狂逃,解放军放过了桥上逃命的士兵,不再开枪。上午战斗结束,印度死了30多人,解放军按礼收尸埋葬。僧崇小山包的战斗只是解放军练练手,全线的攻击也将在克节朗河打响。
10月20日又是清晨五点,两颗信号弹从中国阵地升起,大炮脱去炮衣,全部推出。河对岸的印军望着头上呼啸而过的炮弹全傻了。原来守桥的印军以为守住桥头就OK了,但解放军还是冲了过来,因为水位下降以后,徒涉过河对解放军来说不是问题。东线打到二十二日,印军第七旅打没了,达维尔准将也当了俘虏。西线,有的印军哨所刚刚报告被炮击,就没有下文了,死人是不会回复的。
10月22日正好是肯尼迪下令封锁古巴海岸、导弹危机的高潮期,中国出战的时间点抓得非常巧妙。
解放军分三路开进,23日直捣达旺地区,印度决定固守色拉(达旺后面的很高的山口)军事上来说印军应当赶紧跑,这个山口无论如何也守不住,但这是政治命令,灾难性的内阁决定。西线印军则兵败如山倒,所有哨卡被我军扫清。
而这边解放军到了达旺后,停了下来,干嘛呢?修路,三哥的侦察机看到后很不解?修呀修,到可以开车了,又修了达旺到色拉的道路。色拉山口是印军整个防线的中心,守不住的话连一些城市也完了。
三哥就是这样,乐观时无比乐观,悲观时又把灾难想得很可怕,仿佛我们要拿下整个印度。之前的战斗失败后,尼赫鲁声望却回升了,全国激昂亢奋。写血书的、求当兵的、捐钱捐手饰,这些促使尼赫鲁不能言和,告别谈判桌,他开始四处求援,韩国、台湾省、日本,特别是以色列的军火,想偷偷的运进来。
可以色列人说运输船必须挂以色列国旗,阿三很纠结,这样一来就得罪整个阿拉伯世界,你不是说好不结盟吗,和平大国吗?在印华侨开始受罪,店被砸,人被关,最后很多人被赶出印度。
11月18日瓦弄之战,这本来是打算给尼赫鲁的生日礼物,用一场臆想中的大捷,给三哥们一剂强心外,可惜大捷的一方是中国。到了11月20日,各战线上有组织的印军已经基本被打散,色拉失陷。
指挥后撤的辛格准将也被击毙后,全线溃逃,我军在屁股后紧追。惊恐、傍徨、伤心,蔓延在整个印度,耻高气昂的夸尔将军开始推责任、找借口。如果不是他命大,当初追他的解放军战士跑错路,他也可以来中国七日游了。
尼赫鲁在议会不断被政敌责问,有人趁机要他下台。一切赌注全输光了,美苏的军事援助也只是雷声大雨点小,苏联变脸了,美国也不紧不慢拖着,航母有时也来转转。
尼赫鲁国内权威扫地,人也真的一下子老了。国际上不结盟运动的老大地位不复存在,雄心勃勃的要迈向一流国家的印度,正在往三流滑去。当中国取得军事上的完胜后,周恩来开始在国际寻求支持者,至少不能全部去同情印度,于是,一个凶恶、不讲理、帝国主义走狗、苏修的投靠者——尼赫鲁形像开始出现在给各国的简报和新闻稿中。
这一战不但军事上胜利,使得西线阿克塞钦板上确保到手,也使得藏南的争议浮出水面。印度与中国在国际地位的争斗中,完全处于下风,时间也证明了这个趋向。
尼赫鲁试图先挽回国内政局,因为政治上,有的议员试图让总统出面,限制尼赫鲁的权限,直到推倒他。尼赫鲁迁怒于国内的共产党,哪怕是议会中的共产党,抓的抓,关的关,这引起了苏联的不满,与日本的接近又引起了中国更大的反感,更别说接近台湾。
1962年10月30日慌不择路的尼赫鲁给日本首相亲笔写了一封长信,说了九点,言真意切,求支持,希望日本能站在印度一边,痛骂中国。
11月3日 日本首相的回信,短得不能再短,仅表安慰,中日建交还忙着呢。 ..........従って、今般中共が貴国との国境紛争を解決するための手段として大規模な軍事行動に訴えていることは、極めて遺憾なことであります。私は、アジアひいては全世界の平和に対する脅威となるかかる軍事行動につき、閣下の重大なる関心と憂慮の念をともにするものであります。私はインドがこのようにして直面させられた諸困難に対し、日本政府及び日本国民の深甚なる同情を表明いたしたいと思います。
就算你看不懂日文,也能察觉到一些用词,说明了小日本的基本态度。同时日本的态度也代表了除美苏以外一些工业国的态度,只看不说,精神上支持你。
尼赫鲁的四处乱拉伴,受到了中共的嘲笑,《人民日报》开始针对他个人发表文章进行批判。这时尼赫鲁又想起了谈判,但晚了。而且印度国内也不会放过他。喊打喊杀的议员们开始忘了自已说过什么,纷纷跟媒体一起痛骂尼赫鲁和梅农冲动无脑,居然喜欢用武力解决边境问题,梅农最终不得不下台顶罪。
边境城市更是乱得不可收拾,考尔将军在军队大败撤逃前给提尔浦市市长打电话说,中国侵略者不用几天就会占领这座城市。市长听完电话一挂,带上老婆孩子全跑加尔各答,理由是工作调动,这倒也不是假话,他去加尔各答是计划中的正常调动,可他提前开溜,造成了民兵和市民们的极大恐慌。
新市长算是来了,发现市府大楼已经没有人在办公,能跑的全跑了。只好发了个通知,广播大意是市府和军方,已经无法对安全提供保障,在解放军到来前,大家看着办吧。
当然了,印度精忠报国的议员们还是有的,当地议员们组团上街演讲,号召市民起来准备战斗,组织民兵,不分男女,共抗强敌。
大致演讲文
同胞们、乡亲们,现在是最危急时刻,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印度!与其像胆小鬼一样离开家园,不如让敌人的炸弹炸死我们,这样死才是有价值的。我们的历史上有XXX XXXX等英雄神灵,在天上看着你们!加油!来跟我一起喊口号!!
大家听了很感动,好多人也决定留下,结果议员们一讲完,就坐着准备好的轮船渡河跑路了,不然船就太挤了,被忽悠的三哥们反应过来,也一船一船的挤上跑了,三百人的载重量,挤上去一千多。
银行里开始烧钱,纸币烧完,硬币烧不了,扔湖里。一听有钱,没跑的人扑通扑通往湖里跳,不捞白不捞。市区也开始混乱,抢抢抢。中央政府派人来,决定搞焦土政策,决不能给中国军队。
电厂、水厂、油库、茶园、机场统统准备炸掉,不过爆破人手找不齐,算是没炸成。阿三在阿萨姆邦也开始撤退人员,先军人,后政府人员及家属,再青年人,再其它。但就算这样,邦里的部长们也不肯,他们要跑第一位。理由是他们被抓到中国,会成了国家的耻辱,恐慌就这样乱轰轰持续着。
1962年11月21日,就在印度一片乱像中,中国单方面宣布停火及军队后撤。只有一个条件,是双方以后从实控线各后撤20公里,如果不同意,中国军队保留自卫权利。希望印度能有积极反应。
中印战争的爆发前,有一个很有趣的情况。有军事准备的,反而一再想谈判。没军事准备的,却一再回避谈判。
本来印度还有最后的机会避开战争,62年7月13日中国驻印大使被召回国内,尼赫鲁表示可以在某些基础上讨论边境问题。在7月23日的日内瓦,陈毅直接找到印国防部长梅农希望能搞一个部长级公报,表明双方为防止边境冲突问题愿意谈判,梅农表示作不了主,得回国请示,错过机会,这也是印度外交思维混乱的体现,中国失去了耐心。
历史问题主要是英国人留下来的,英国人走前,撒下了好多定时炸弹。藏南、查谟、克什米尔、东西孟加拉、东西旁遮普等这些爆点将来还会引爆。
印度依然用旧思维插手西藏并搞事,国民党政府对西藏没有实质上的控制,但不等于共产党会一直延续这种状态,没有稳定的藏区,边境问题就无从谈起。
1959年藏区稳定后,边境问题便浮出水面,新疆和阿里的通道(阿克赛钦)50年代早就在修,印度一直不知,这不是中共的错(既然认为这地是我们的,就没必要通知印方)。既成事实后,印度又试图恢复原状,徒劳无益。中国打破了边境原状,稳定了现状,再图其它,比如藏南。
原本一无所有的边境,在1962年战争后新中国实质上拿下了战略要地阿克塞钦,也就是易守难攻的西段,明智的从易攻难守的藏南地区撤军,避免战争扩大化,这样的成绩足以彪榜史册。
4 留言